序號
|
項目名稱
|
2016年實施內容及工作目標
|
30
|
名優骨干教師培育引進工程
|
引進各類名優骨干教師3-5名;加強名優骨干教師工作站建設,培育帶徒研修員800名。
|
31
|
實施中小學生餐飲提升工程
|
實施浙江省千萬學生飲食放心工程,加快全區中小學食堂升級改造。深入推進全區學校食堂“集體運作、統一采購、營養配餐、師生同伙”的管理,提高A、B級食堂比例。建立學校食堂人員薪金保障機制。
|
32
|
推進教育惠民工程
|
繼續實施中職生免費政策、成人“雙證制”培訓補助、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等政策;加強殘疾兒童隨班就讀、送教上門工作。
|
33
|
推進教育設施建設
|
建設完成大碶石湫幼兒園;繼續推進泰河中學遷建、靈山學校初中部擴建、北侖職高實訓樓、小港長山幼兒園、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援外大樓工程;開工建設岷山中學工程、顧國和中學改造工程、春曉洋沙山學校、寧波(北侖)公共實訓中心項目。
|
34
|
推進衛生設施建設
|
開工建設白峰鎮郭巨衛生院遷建項目;啟動北侖區宗瑞醫院整體改造項目方案研究、小港醫院三期改擴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。推進寧波北侖骨科醫院、寧波市北侖區京順醫院項目。
|
35
|
實施計劃生育惠民和均等化服務
|
推進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全覆蓋,實行計劃生育的城鄉家庭,年滿60周歲的對象按每人每月發放獎扶金100元,落實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的特扶政策,每人每月發放500--800元;累計享受人數1.8萬余人(其中新增3301人),發放獎扶金2559萬元。深入推進國家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,每對花費410元,投入62萬余元,預計受益3000余人次。開展流動人口計劃生育“五免一補”服務,有序實行免費放環、取環、人流引產、結扎、查環查孕和住院分娩補助,預計投入35萬元,受益人數5萬人左右。
|
36
|
完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障
|
推進城鄉居民和各類中小學生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,擴大參保受益面。全年四類城鄉居民(成年居民、未成年人、嬰幼兒)參保126300人,學生參保43700人,兩項合計參保人數170000人。完善城鄉居民醫保附加意外傷害保險制度。
|
37
|
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障
|
認真落實國家、省市養老保險政策,逐步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,提高養老保障待遇水平。加強養老保障政策宣傳,結合全民參保登記管理工作,進一步擴大本地戶籍人口養老保險覆蓋面,戶籍人口參保率達到96%;基本完成“老農?!辈⑥D退工作,繼續推進被征地養老保障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轉移銜接,不斷提高養老保險待遇水平。
|
38
|
實施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
|
繼續對全區農戶實行政策性住房保險,對農房及屋內財產進行投保。
|
39
|
推進養老服務設施建設
|
抓緊進行春曉養老中心項目招商,努力提高區域養老服務供給能力。
|
40
|
推進福利院設施建設
|
建成北侖區中心福利院(殘疾人康復中心)一期工程,新增床位600張。
|
41
|
實施惠民殯葬服務
|
開工建設新碶永久殯儀服務中心工程。
|
42
|
促進充分就業
|
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,動態消除“零就業家庭”,凈增城鎮就業崗位8500個,開發保持公益性崗位200個,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4500人;開展充分就業創建活動,所有街道(鎮)充分就業創建復查達標。加強就業服務,舉辦大型招聘會90場次以上,提供就業崗位13萬個。
|
43
|
促進大中專畢業生就業
|
積極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,力爭北侖本地生源畢業生首次就業率95%以上,困難家庭畢業生100%就業;做好大學生引進“1111”工程,舉辦“萬名大學生就業實習”、“校地對接”等活動,引進就業實習大學生8000人;搭建校企合作平臺,實現企業需求與高校生源直接對接;全年舉辦大中專畢業生招聘專場18次;按規定發放大中專實習補貼、就業社保補貼、購房補貼等相關補助。
|
44
|
加大人才開發引進力度
|
力爭全區新增各類人才2.4萬人,使全區人才總量超過21.4萬人。博士、碩士以上人才比上年增加10%以上。推進人才開發“三金工程”。加大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,力爭入選國家、省級“千人計劃”和市級“3315”計劃2-3人。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項目落戶6項。大力引進海外工程師20名。全面打造人才創業創新載體,新建院士工作站、博士工作站和研究生工作站2—5家。建立區級大學生實習基地15家。
|
45
|
實施老舊小區配套設施改造工程
|
實施新碶片、大碶片、小港片、柴橋片、戚家山片等片區計劃內老舊小區改造工程,內容為屋面維修、外墻粉刷、雨污水改造等。老小區天然氣改造和普及,2016年計劃完成2000戶。計劃對6個老舊小區10千伏配變、10千伏環網柜和低壓柜進行改造更換。
|
46
|
實施街景整治工程
|
開工建設春曉大道路燈改造工程。
|
47
|
實施背街小巷改造工程
|
推進靈峰山路(富春江-329國道)道路改造、長江路(四明山路-恒山路、華山路-駱霞線)人行道改造,實施新碶街道部分區域背街小巷整治及邊角地美化。
|
48
|
提高物業管理水平
|
完善物業管理體制機制,提升物業服務水平,逐步提升群眾對物業管理的滿意度;加強業委會組織建設,開展業委會成員業務培訓,指導各街道業委會規范運作;大力支持業主自治管理。
|
49
|
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
|
實施送戲、送電影、送書下鄉工程,全年計劃送戲下鄉360場,送電影900場,送書10000冊;積極開展區域文化交流,組織開展縣市區級文化交流3次,街道(鎮)級文化交流10次;積極抓好以“海享大舞臺”、“快樂戲臺”為主的文化樂民平臺、以“九峰講壇”、“侖博展臺”為主的文化慧民平臺、以社區文藝團隊、企業文化俱樂部為主的文化聚民平臺,計劃完成海享舞臺120場、快樂戲臺10場、九峰講壇10場,豐富活躍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。
|
50
|
推進文化服務設施建設
|
推進全區街道(鎮)基礎體育設施進一步完善,推進健身路徑、各類球場等基礎設施建設;建設白峰鎮“盛威”體育館、戚家山街道文化體藝活動中心。
|
51
|
加強文化市場監管
|
加強文化市場管理,加大市場巡查力度,積極參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。積極探索構建行政審批、行政執法與行業自律“三位一體”的文化市場管理體系,依靠各部門協作配合,實現對市場的全程管理。深入開展“掃黃打非”和文化市場聯合執法行動,嚴厲打擊違法經營活動,努力凈化社會文化環境。
|